1.姓名:刘学堂(“天山学者”特聘教授)
2.出生年月:1961年9月27日
3.教育背景:1985年吉林大学历史考古专业本科毕业、1989年日本国立文化财研修 1993-1994年参加国家文物局郑州全国考古领队培训班学习,获全国考古领队资格证书
4.职称:教授
5.硕/博导师:曾为民族学一级学科硕、博导师
6.电子邮箱:675022120@qq.com
7.讲授课程:考古人类学 考古学通论 新疆考古 史前宗教 东西文化交流
8.研究领域:丝绸之路考古 史前宗教 史前东西文化交流
9.主要论著:
著作类:
1.《新疆察吾呼》(合著),东方出版社,1999年。作为主要撰稿人承担图文约30万字。
2.《交河故城维修与保护》(独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作为副主编承担其中《五世纪中叶以前吐鲁番盆地历史与考古述论》,5万字,
3.《吐鲁番史》(独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承担其中《史前》、《两汉》两章,4万余字。
4.《新疆文物志》(独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年。承担其中《古代墓葬》、《古代岩画》、《古代石人》三部分,16万字。
5.《新疆史前宗教研究》(独著),民族出版社,2009年。
6.《中国地域文化通览》(上编,合著),中华书局,2014年。承担《史前文化:远古的记忆》5万字。
7.《吐鲁番的远古记忆》(合著,第一作者),新疆人民出版社,2015年。
8.《青铜长歌》(独著),甘肃人民出版社,2015年。
9.《彩陶与青铜的对话》(独著),商务印书馆,2016年。
10.《天山史前密码》(独著),新疆人民出版社,2016年。
11.《丝绸天山地区青铜器研究》(独著),三秦出版社,2017年。
12.《乌鲁木齐的史前时代》(独著),商务印书馆,2019年。
13.《丝路彩陶-天山卷》(上下册)(独著),三秦出版社,2019年。
论文类:
1.《近年来新疆地区两则考古重要发现简介——浅谈其对新疆原始社会史研究的启示》,《新疆社会科学情报》1988年4月,第44期。
2.《察吾呼沟古代墓群再次发掘又有新收获》,《新疆社会科学情报》1988年第1 期。
3.《1988年新疆田野考古新收获》,《新疆社会科学研究》,1989年1期。
4.《新疆地区早期铜镜及相关问题》,《新疆文物》,1993年3期。
5.《察吾呼沟石围石室墓与石堆石室墓比较研究》,《新疆文物》,1994年,第1期。
6. 合著《大地湾地画再考》,《考古与文物》,1995年3期。
7.《新疆地区青铜时代到早期铁器时代考古中的两个问题》,《青果集——吉林大学考古专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科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8.《察吾呼文化的物质生活之探索》,《新疆文物》1995年3期。
9.《新考古学批评与传统考古学反思》上、下篇(第一作者),《新疆文物》,1996年2、3期。
10.《察吾呼沟四号墓地墓葬制度研究》,《新疆考古发现与研究》,第一辑,1996年。
11.《新疆察吾呼沟文化的发现与研究》,《中国文物报·学术版》,1996年4月28日。
12.《新疆地区早期火葬墓及相关问题试析》,《西北民族研究》,1997年2期。
13.《发展新疆地区文物考古事业的几点思考》,载《文博青年论丛》第2辑,北京图书出版社,1997年3月出版。
14.《商周铜镜起源初探》,《文博青年论丛》第1辑,北京图书出版社,1997年出版。
15.《发展新疆文物考古事业的若干问题》,《新疆文物》,1997年3期。
16.《新疆史前考古文化的特殊性》,《中国文物报·学术版》,1998年10月21日。
17.《考古发现的头骨穿孔现象研究》,《新疆文物》,1998年2期。
18.《中国早期铜镜起源及相关问题》,《中国文物报·学术版》1998年9月16日。
19.《中国早期铜镜起源研究——中国铜镜起源西域说》,《新疆文物》1998年3期。
20.《新疆地区史前头骨穿孔习俗试析》,《西北民族研究》,1999年1期。
21.《新疆地区史前时期多人二次合葬墓试析》,《中国文物报·学术版》,1999年3月5日。
22.《新疆地区史前木雕人像的发现与研究》,《中国文物报·学术版》,1999年5月5日。
23.《论中国早期铜镜源于西域说》,《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3期。
24《丝绸之路的史前时代》,(香港)《文汇报》,1999年2月10日。
25.《车师考古述略》,《吐鲁番学研究》创刊号,2000年1期。
26.《新疆史前墓葬的初步研究》,《史前研究》西安半坡博物馆,三秦出版社,2000年。
27.《五世纪中叶以前吐鲁番历史考古述论》,载解耀华:《交河故城保护与研究》,1999年,新疆人民出版社。
28.《察吾呼沟四号墓地头骨穿孔之谜》,《中国文物报·学术版》,2002年4月16日。
29.《新疆伊犁河流域考古新发现》《西域研究》,2002年第一期。
30.《新疆额敏河流域发现早期游牧民族的墓葬》,《西域研究》,2002年第三期。
31.《新疆伊犁河谷史前考古的重要进展》《西域研究》,2002年第4期。
32.《尼勒克县穷科克一号墓地考古发掘报告》(合著),《新疆文物》2002年3-4期。
33.《新疆尼勒克县穷科克墓地第一次考古发掘》,,载《2001年中国考古重要发现》,文物出版社2002年。
34.《交河故城考古中的几个问题》,《中国文物报·考古版》,2002年9月27日。
35.《交河故城构筑特色及其它》,《吐鲁番学研究》,2002年2期。
36.《新疆三海子金字塔式‘巨石冢’的文化性质及其它》,《中国文物报·考古版》,2002年8月23日。
37.《新疆史前考古文化的基本结构新识》,《中国文物报·考古版》,2002年11月5日。
38.《试析吐鲁番等地发现的木雕人像与代人木牌》,《吐鲁番学研究》,2003年2期。
39.《‘胡须墓’之谜——中亚草原地带一种奇特的文化遗迹解读》,《中国文物报·考古版》2003年8月21日。
40.《早期铜镜的原初功能和原形再论》(合著),《中国文物报·考古版》,2003年9月13日。
41 《考古记事三则》,《新市区文史资料》,2003年第三辑(内部印刷)。
41.《中国冶铁术的起源》《中国文物报·考古版》,2004年4月2日。
42.《古蜀金器‘射鱼纹’寓义考》,《中国文物报·考古版》,2004年8月27日。
43.《新疆小河墓地新发现的‘木尸’及其它》,《中国文物报·考古版》,2004年2月6日。
44.《新疆木垒等地发现的‘石祖’和‘石女阴’试释》,2004年12月3日。
45.《论交河城的兴起、构筑特色、发展和废弃》,《边疆考古研究》,科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46.《新疆尼勒克县别特巴斯陶墓葬群全面发掘获重要成果》,《西域研究》2004年1期。
47.《三角纹符号解译》,《中国文物报·考古版》,2005年5月6日。
46.《如何破译史前艺术中的符号》,《中国文物报·考古版》,2005年7月15日。
48.《新疆史前考古中新发现的丰产巫术遗存》,《新疆文物》,2005年1期。
49.《新疆地区青铜文化及相关问题初探》,《吐鲁番学研究》,2005年2期。
50.《呼图壁岩画的时代、作者及其它》,1.5万字,《新疆文物》,2006年3、4期合刊。
51 《重新解读狩猎岩画》,《新疆经济报》(历史钩沉)版,2006年8月31日
52.《新疆史前陶器文化和早期东西文化交流研究的重要线索》,《现代文博论著精编》,文物出版社,2006年。
53.《中国早期青铜文化的起源及其相关问题新探》,图文8万字,《藏学研究》第三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
近十年以来
54.《丰产巫术——原始宗教的一个核心——新疆考古新发现的史前丰产巫术遗存(上、下篇)》,《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2、3期,2万字。2007年(《新华文摘》2007年22期摘编);(《丰产巫术:原始宗教的一个核心》,转载李建生主编《新疆宗教学研究》,2012年6月);《丰产巫术:原始宗教的一个核心——新疆考古新发现的史前丰产巫术遗存》,施新荣、刘振伟主编:《西域历史与文献论丛》,学苑出版社,2013年5第五期。
55.《再论中国早期铜镜起源西域说》,载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新疆历史与文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
56.《呼图壁岩画的时代和作者》,载迪木拉提·奥迈尔编:《无萨满时代的萨满——新疆师范大学萨满国际会议论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
57.《新疆古代木雕人像》,《帕米尔》,2007年1期,2008年。
58.《新疆地区史前人形雕像的发现与研究》,《华夏考古》(CSSCI),2008年3期。
59.《新疆发现的铸铜石范及其意义》,《西域研究》(CSSCI),2008年4期。
60.《中国文化西来说的终结》,《光明日报·国学版》,2008年10月20日
61.《中国文化西来说的终结》,《新华文摘》,2009年1期转载摘要,2010年。
62.《欧亚古代美术作品中的神奇组合:“猎人”、动物、太阳纹和“卐”字符》,载《丝绸之路——设计与文化》,东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63.《中国早期铜镜西域起源说》,《新疆青铜青铜时代到早期铁器时代考古论集》,文物出版社,2008年。
64.《埋在地下的历史——三十年来新疆考古的重要发现》,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等编《新疆话语》,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
65.《伊犁河流域史前考古的发现与研究》,《新疆文物》2011年1期。
66.《新疆历史的主旋律:同根共生,文化向心》,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编:《新疆“三史”-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新疆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
67.《拓宽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视野》,《光明日报·国学》2012年2月20日;《新华文摘》,2012年8期转载摘要。
68.史前彩陶之路:“中国文化西来说”之科结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1月21日
69.《新疆史前考古研究的新进展》,《老版新葡萄8883国际官网学报》(CSSCI),2012年1期。
70.《石器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初步研究》,《新疆师范大学学报》(CSSCI),2012年4期。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年度5期转摘;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1期转摘。
71.《东西方世界的第一次对话》,《光明日报·国学》2012年7月30日。
72.《中国早期青铜器的起源与传播》,《中原文物》,2012年4期。
73.《史前彩陶之路终结“中国文化西来说”》,《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1月21日;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3期转载。
74.《新疆伊犁河流域史前时期墓葬初步研究》,王林山主编《伊犁河谷考古文集》,老版新葡萄8883国际官网出版社,2012年。
75.《公元前2千纪的新疆(一)》(合著),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民族学院主编:《新疆民族研究论集》(一),民族出版社,2012年12月。
76.《幽冥世界——史前西域居民的精神生活》,《人类学讲堂》,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200—211页。
77.《中国早期铜镜的发现起源与传播——再论中国早期铜镜源于西域说》,盖金伟主编:《西域史林》,三秦出版社,2013年。
78.《彩陶之路与中原早期文化的西向拓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第25期,2013年。
79.《史前“青铜之路”与中原文明》,《新疆师范大学学报》(CSSCI),2014年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4年第8期 论点摘要;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文摘》转摘,2014年3期;(河南大学《历史与社会》文摘,2014年)
80.《史前丝绸之路概说》,《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5月16日。
81.《新疆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以史前考古材料为例》,《新疆文化发展报告(2010—2013年)》,新疆人民出版社,2014年3月。
82.《甲骨文“族”字释义正误》《新疆民族与社会》,2014年01期(内刊)。
83.《杨增新之死》,《新疆文史》2014年01期(内刊)。
84.《河西考古行记三则》,《丝绸之路》2014年19期。
85.《新疆历史文化的基础及其地位》,辛组、徐平主编:新疆干部学习培训教材《新疆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第3—22页,新疆人民出版社,2014年10月。
86.《史前文化:远古的记忆》(5万字),吴福环主编:《中国地域文化通览》,中华书局,2014年6月。
86 (刘学堂、程景楠)《新疆地区发现的安德罗诺沃遗存初探》,载新疆师范大学专门史重点学科辑刊,盖金伟主编《西域史林》第二辑,三秦出版社,2014年,第03-28页。
87.《四坝文化与青铜之路》,《百色学院学报》,2015年1期;转载杨永生、李玉林主编:《火烧沟与玉门历史文化研究文集》甘肃文化出版社,2015年12月。
88.《一个家族兴衰的历史背景》,《新疆文史》,2015年1期。
89.《夏文明研究的困局与突破》,《中原文物》,2015年3期。
90.《增新之死(二)》,《新疆文史》,2015年1期。
91.《齐家铜器西承东接》,《丝绸之路》,2015年7月13期。
92.《张其英遗稿考》,荣新江、朱玉麒:《西域考古·史地·语言研究新视野》,科学出版社,2014年12月。
93.《公元前2千纪的新疆(二)》,新疆师范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新疆民族研究论集》,民族出版社,2014年12月。
94.《丝路沿线古族崇“七”习俗考说》,《石河子大学学报》,2015年6期.
95.《伊斯兰教文化中崇七习俗探源》,《苏州大学学报》,2015年6期。
96.《面对历史遗存的心灵倾诉》书评,《新疆经济报》,2015年12月4日。
97.《丝绸之路开辟的史前基础》,《中国文物报》,2015年3月4日。
98.《新疆史前考古三题》,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编:《丝路史前史:交汇、融合与创新》(《彩陶与青铜的对话》一书“引子”,《中国文物报》,2016年8月12日7版)
99.《杨增新:保卫阿尔泰》,《新疆文史》2016年1期。
100.《中国西北青铜文化圈的形成,朱乃诚等主编:《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16年。
101.《说七》,《吐鲁番与丝绸之路经济带高峰论坛暨第五届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102.《伊塞克湖印象——“李白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讨论会”随记》,《丝绸之路》,2016年15期。
103.《中国冶铁技术起源的发现与研究综述》,《中国文物报》2017年9月22日6版.
104.《察吾呼沟的考古记忆》,《大众考古》2017年10期。
105.《中国冶铁技术起源问题新认识》,载孟宪实、朱玉麒主编:《探索西域文明—王炳华先生八十华诞祝寿论文集》,中西书局,2017年。
106.《“卐”字符的初传及原初寓义》,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新疆师范大学西域文史中心(朱玉麒主编)《西域文史》第十二辑,科学出版社,2018年,第81-107页。
107.刘学堂,《新疆彩陶文化的兴衰》,《第二届丝绸之路彩陶与嘉峪关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兰州大学出版社,2018年。
108.刘学堂,《史前“彩陶之路”与中原早期文化的西向拓展》,《明月天山——“李白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8年。
109.《新疆历史文化的基础及其地位》,周珊、吴华峰主编:《西域文学与文化论丛》,学苑出版社,2018年12月。
110.《贺兰山“狩猎岩画”再读》,《北方考古研究》,第7辑,科学出版社,2019年。
111.《三星堆金器“射鱼纹”的象征意义》,载肖小勇主编《聚才揽粹著新篇-孟凡人先生八秩华诞颂寿文集》,科学出版社,2019年11月,第51-55页。
112《传承与遮蔽:叶形宝冠的象征意义及流传释读》(第二作者),《南京艺术学院学报》(CSSCI),2020年6期。
113 《由“岩画狩猎说”辨析到甲骨文“族”字原意再考》,载宁夏岩画中心编:《岩画研究2019》,宁夏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3-10页。
114《史前中原文化因素向新疆天山地区的动态拓展》(CSSCI)(第一作者),《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21年第5期。
115《伊犁河流域史前文化研究》、《史前“青铜之路”与中原文明》被译成英文,登在悉尼大学论文集和《欧亚学刊》英文版。
116 《丝路文明交流互鉴:基于史前遗存的分析》,载上海外国语大学《新丝路学刊》,2021年,总12期。
117 《路网与疆域: 从新疆历代古道路网变迁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合著2|2),《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年第4 期。
118:《空间与认同: 道路研究视域下的“ 新疆交通遗存”》(合著2|2),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2期。
10.主持课题:
1.国家文物局边疆考古课题,“新疆史前墓葬研究”,(国家文物局文件,文保发[2002]42号,《关于2002年度边疆考古课题(新疆部分)项目安排通知》,主持人。经费10万元。
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度重大研究项目,《新疆青铜器集成》主持人,林澐、刘学堂,批准项目号06JJD78004,批准经费20万元。
3.2009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伊犁河流域青铜和早期铁器时代考古文化研究”主持人,项目编号098KG004 批准经费10万。2009年—2012年。
4.新疆通史项目,“新疆通史·史前卷”,合作项目,35万。主持人水涛、刘学堂,无编号。经费35万。
5.《新疆通史》基础项目“新疆纺织考古资料汇编”,主持人,项目编号SJTS057。经费6万,2008年—2012年。
6.鄯善县文物局委托项目“鄯善县烽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大纲”。主持人,无编号。经费20万。
7.新疆师范大学“西域文史研究中心”项目,“新疆史前考古学史研究”,主持人,项目编号XJEDU 40212B05。经费6万。
8.新疆少数民族现代化研究中心项目,“同根共生、文化向心:史前西域的文化发展”, 主持人,项目编号 XJEDU 40112B01 。经费6万。
9.新疆师范大学校级重点学科专门史招标课题一般项目2013年度,“史前时期的东西文化交流研究”,主持人,批准号 13XSXZ0301)。经费 2万。
10.黄文弼中心课题 项目,“一个人的考古队:黄文弼与新疆考古”,主持人,无编号。经费5万。
11.新疆师范大学中亚研究中心项目:“中亚史前考古研究”,主持人,项目编号XJNUZY201006 ,2010年7月,经费3万。
12 .新疆师范大学博士点项目:“塔里木盆地史前考古研究”,主持人,无编号,经费5万。
13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少数民族现代化研究中心”2015年招标项目:“青铜之歌”,主持人,项目编号 :XJEDU040115A。经费5万。
14.2016年乌鲁木齐市文物局项目“乌鲁木齐口述历史”,主持人,无编号。经费11万元。
15.2016年乌鲁木齐市文物局项目“乌鲁木齐史前时代”,主持人,无编号。经费9.8万元 。
16.2017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楼兰地区史前遗存的多学科研究”,主持人,编号17AkG002。经费35万。
17.2018年度,新疆师范大学中亚研究院课题“中亚考古”,主持人,无编号。经费10万。
18.2018年国家文物局政府采购项目“乌兹别克斯坦明铁佩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经费补助项目”,主持人,无编号,经费40万。
11. 获奖情况:
1.《新疆察吾呼》(合著),获新疆自治区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新考古学批评与传统考古学反思》(独著),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交河故城维修与保护》(合著、副主编),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4.《吐鲁番史》(合著),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优秀奖。
5.《新疆史前宗教研究》(独著),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优秀成果二等奖。
6.《石器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初步研究》(独著),获新疆维吾尔自区第十届哲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7.《彩陶与青铜的对话》(独著),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优秀成果三等奖。